像自己的好朋友少番一樣,曾以家具設(shè)計為人所熟知的師建民也“轉(zhuǎn)型”畫畫了。12月1日,他帶著近兩年創(chuàng)作的十余幅水墨作品在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(shù)空間亮相,而此次展覽距離他上一次個展已有五年之久。
個展名為“診脈”,源于師建民對現(xiàn)實和自我的一種拷問和反思,“從某種角度上講,大家都病了”,于是他借用水墨和不銹鋼兩種媒介以獨特的殘缺與虛幻、空間錯位的手法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即時修復,藝術(shù)家的古典文人情結(jié)也在這焦、濃、重、淡、清的墨色中蘊散開來。題材幾乎都選擇了一動一靜的搭配,比如假山石和鳥、馬與拴馬樁、殘佛與蝴蝶等。畫面簡潔不繁雜,大面積的留白很自然地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主體。明暗畫法又讓其塑造的物象頗具立體感,躍然于紙上。最令觀眾好奇的是他首次嘗試的裝置作品《冰川》,他將自己設(shè)計的一個不銹鋼茶幾斜插入沙堆,茶幾行云流水般的圓潤曲折線條正如融化的冰山一角。這件可觸摸的作品不僅是為了打破呆板的空間,也是師建民對自己作品再創(chuàng)作的一次嘗試。
從家具到水墨,師建民并非一時興起,其實早在2007年的個展上,就已展出過他的架上作品。架上學工筆出身、之后就讀于工藝美校時也學習過書法的緣故,師建民選擇了“回歸”他所熟悉的水墨。所以在這五年間,他便一直在進行反復實驗,包括紙張、墨色以及技法,力求思想和技術(shù)的獨立性。他說:“水墨是手、心為一體的,能留下藝術(shù)家思考的痕跡?!?/div>